本文引用自http://www.kmu.edu.tw/~kmcj/data/9112/10.htm

血液腫瘤內科 張肇松 副授教(91年12月) 

「劉先生25歲,剛從軍中退伍,就因腹脹、頸部淋巴結腫大及持續性發燒來醫院求診,經醫師安排切片檢查,病理結果發現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他被安排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什麼是惡性淋巴瘤?

從上述個案得知這是一個惡性淋巴瘤 (有時簡稱為淋巴瘤) 病人,淋巴瘤是由體內的淋巴系統包括淋巴細胞、淋巴管、淋巴腺及一些淋巴器官或組織如脾臟、胸腺及扁桃腺等所長出的惡性腫瘤,臨床上常依腫瘤病理組織型態的不同將淋巴瘤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兩種,兩者的臨床症狀很相似,但是其行為與預後卻有所差別。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發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病,約為9:1,依據衛生署民國八十九年癌症統計得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癌症的十大死因中名列第九。

淋巴瘤會有什麼症狀與徵象呢?如何診斷?

淋巴瘤最常以淋巴腺腫大為初發症狀,尤其是在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節;它常是無痛性的,成串的淋巴節腫大,有些病人會出現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長期倦怠感或無力感、皮膚癢疹等徵候。淋巴瘤的診斷必須依據淋巴節切片病理組織檢查才能確定,臨床病理上常將淋巴瘤依腫瘤組織的型態分為結節性與瀰漫性淋巴瘤,再依細胞惡性程度分為低度、中度與高度三個類別。當確定是淋巴瘤時,醫師會安排詳細的身體檢查、血液檢查、胸部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及骨髓檢查等,以確定淋巴結被侵犯的位置、範圍以及是否有其他器官的轉移,作為治療計劃的依據與預後的評估。

淋巴瘤的分期

淋巴瘤的分期主要是根據Ann Arbor的分期法,通常以胸腹間的橫膈膜為界線,若病人的淋巴腺腫大只局限於橫膈膜上或下的一處淋巴區域則稱作第一期;若有兩處淋巴腺腫則為第二期;當淋巴腺腫在橫膈膜兩邊皆有時包括脾臟則已進入第三期;若淋巴瘤侵犯到其他內臟器官如肝、骨髓、肺臟等則為第四期;淋巴瘤的分期再根據是否有無伴隨發燒或體重在六個月內減輕10%以上或夜間盜汗等症狀分為A(無)或B(有)期,淋巴瘤的分期可作為治療預後的參考。

淋巴瘤如何治療?

淋巴瘤的治療依腫瘤病理型態與臨床分期有所不同;治療的主要方式有下列: 

(一)放射線治療:主要應用於第一期或第二期的淋巴瘤病人,尤其是何杰金氏淋巴瘤,效果很好。 

(二)化學治療:主要應用於第二期以上的淋巴瘤病人,治療常以多種抗癌藥物一併使用,通常每三個星期為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六至八個療程。 

(三)單株抗體療法:這是一種新近被核准利用抗CD20單株抗體來治療復發性、低惡性度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免疫治療方式,初步結果顯示對於低惡性度濾泡型B細胞淋巴瘤有很好之療效且副作用少。目前更進一步嘗試將此藥與化學治療併用於中惡性度之淋巴瘤,希望能更改善治療的效果。

(四)骨髓移植或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主要應用於復發性或對初次治療反應不好的淋巴瘤病人,利用高劑量化學療法與骨髓移植或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企圖讓傳統治療效果不好者仍能有達到長期存活的機會。

預後

一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預後視惡性度而定,低惡性度淋巴瘤雖不易根治,但五年存活率仍達70%,但中高惡性度淋巴瘤侵襲性較高,存活率隨期別增高而降低,但對化學治療反應較好,因此約有30%至40%病人在治療後能達長期存活。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預後很好,臨床上第一或二期的病人,其治癒率可高達80%~90%,若是進入第三或四期其十年存活率則會降至50%~60%。因此,如同其他癌症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庶務課不良特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