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了媽之後,這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摸索著最適合兩個孩子與我的相處方式。剛開始的三個多月,為了哺育母乳,我幾乎足不出戶,每天都與兩個孩子黏在一起,只要孩子醒了或哭了,我就抱起來哄搖或餵奶,育兒資訊都是透過「寶貝花園」而來,所以那時我很認命的專心當著全母乳媽媽,餵養雙胞胎之外,沒有太多的心思和體力可用於自己身上。
 後來,我接觸到「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方法」這本書,對於書中的觀點沒有任何反思,就開始執行,因為書中教導的育兒方法,是我父母所熟悉的(當年他們就是那麼做),也是我父母一直希望我做的。於是,我試著每四小時才給孩子吃一次奶,夜間孩子哭鬧也不予理會;實際上,就算再怎麼努力,頂多能做到的是以四小時為區塊,孩子剛醒時先餵奶,然後陪他們玩一會兒,玩累了再讓他們吃奶睡覺,重複這個模式,只有夜間除外。

 原本,我恪遵此模式,可是,全母乳寶寶的大便是水狀或糊狀的,有可能半夜拉屎而大哭,只是我的兩個孩子比較溫順,都沒有哭很久就又睡著,有好幾次,我都是早上餵奶時才發現大便已經乾在尿布上;也曾經有一兩次,我老公半夜睡不著去嬰兒房探視孩子,發現孩子正吸著鼻子啜泣,然後把孩子抱到我身邊要我餵奶。一次又一次,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是稱職的母親,腦袋也終於開始思考,這個方式真的好嗎?

 於是,上網看看網站裡推薦的幾本育兒書籍有哪些,買來多方參考比較,在孩子七個月大時,改變自己的作風,彈性調整餵食時間,晚上時間如果孩子早點睡,有時我會選擇睡在嬰兒房裡,以便半夜他們餓醒時可以餵他們吃母乳,或者認命的把鬧鐘往前調一點,更早起床探視他們。我做了改變,孩子們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他們也感受得到,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區別出孩子不同的哭法代表的不同意思,跟孩子的默契變好了,這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

 受限於孩子已非初生嬰兒,加上自己一人照顧雙胞胎,我沒有辦法完全落實「親密育兒法」,但是我儘可能陪著他們。他們還不大會說話,在他們用哭聲表達需求時我會儘快滿足他們,這絕對不是「寵壞」他們,我所做的是要讓他們完全信任我,在我面前可以安心的哭或笑。他們很黏我,那是理所當然的,我是主要照顧者及食物提供者,他們不黏我要黏誰?更何況,現階段的我很享受他們的「黏」。隨著他們越來越大,作息時間越來越固定,加上對母乳的需求減少,我可以比較放心的請人代為照顧幾小時,讓自己也有時間做點想做的事,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哭代表不乖嗎?如果我繼續不理會他們的哭聲,以後等他們會說話時,他們也許不會在我面前哭,但是這樣的親子關係好嗎?讓孩子從哭泣到放棄哭泣,沉默無奈的接受現狀,不舒服或肚子餓也只能等到照顧者有空(或是等到該被照顧的時間),這樣是合理的嗎?成人尚且做不到,怎忍心嚴格要求嬰幼兒做到呢?幾個月以來,從不同育兒書籍中得到的知識,回想自己的童年經驗以及和父母之間僅剩表面行禮如儀的親子關係,我採行了與父母截然不同的育兒方法,也決定繼續哺餵母乳,讓親密的親子關係延續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庶務課不良特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